中国基督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几百年前,随着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基督教思想也被带到中国。但是因为封建政府的态度和当时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十分缓慢。在基督教之前已经有本土儒教道教得到广泛传播,佛教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传播。

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中国门户被迫对外开放,大量传教士进入中国,但是他们的行为远远超出传教的范围而成为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的工具,这也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实行的封闭自足的宗教政策。在20世纪中叶之前由于连年战争,基督教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是无论从规模还是信众人数上都不是主流宗教。

19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政府调整了宗教政策,包括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才重新开始正常的崇拜活动。自此基督教信徒数目增长显著,特别是在一些省份,基督教信众的数量甚至超过其它宗教。不过,尽管宪法强调任何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从中国政府的宗教事务管理办法不难看出,跟西方的基督教国家相比,政府对中国的信徒和神职人员还是有不少的限制。

目录

[隐藏]

[编辑] 历史

主条目:中国基督教史

[编辑] 基督教入華的傳說

  1. 使徒多馬的傳說:當使徒保羅啟程將福音帶給西方,做 “外邦人的使徒”的時候,使徒多馬則向東方進發,將福音帶到中國印度等地,後於歸途中在東印度殉道。
  2. 使徒巴多羅買的傳說:一同來東方傳福音的有多馬巴多羅買二人,多馬去了印度,而巴多羅買則來到中國
  3. 初期教會逃難來華的傳說:公元65年,羅馬皇帝尼祿迫害基督徒,70年耶路撒冷被毀,四散逃難的基督徒當中,有部份來到東方,僑居中國。以上三種傳說都指同一時期,即公元65-70年,是東漢明帝永平年間的事。這期間的基督徒多為猶太人,福音主要靠口傳,新約聖經尚未誕生,至於舊約聖經被帶來中國的可能性也不大。
  4. 敍利亞教士的傳說:東漢時代,有敍利亞教士二人,藉學習養蠶治絲,來到中國傳教。
  5. 三國時代鐵十架的傳說:明朝洪武年間在江西廬陵掘得大鐵十字架,上鑄赤烏年月(即三國孫吳時代,由公元238-250年)。鐵十架上的對聯可解作對基督的頌讚:「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假如鐵十架真是基督教遺物,那麼可以想見基督教在第三世紀的中國土地上曾一度開放美麗的花朵,基督教經典從那時開始流傳中國,並非全無可能的事。[1]

[编辑] 唐朝

基督教 傳入中國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叙利亚僧人阿罗本到达长安 。阿罗本带来的是基督教的一個當時認為是 异端 的派別,來華後被稱為景教聂思脱里派)。 會昌5年(845年唐武宗篤信道教,下旨禁止佛教宗教传播,至此基督教在中国终止了传播。

[编辑] 元朝与明朝

元朝時基督教又再次傳入中國,又中斷了。 1289年方济各会神父从欧洲来到中国。在北京和泉州等地发展了一批蒙古人和色目人入教。同时景教也与天主教竞争。(见也里可温教)。 1368年明朝建立时摧毁了所有外族色彩的事物,包括景教和天主教。直到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再度传入中国

  • - 明嘉靖十三 年(1552年), 耶稣会方济各·沙勿略神父到达中国广东的上川岛,但得不到进入大陆的许可,带着遗憾死在了岛上。後來 澳門的耶穌會 神父 範禮安 認识到在高文化的中國傳教需要改變策略,於是他選擇有學識的傳教士,先在澳門訓練學習北京話漢語,希望傳教時可以得到中國官員的支持。
  • - 明朝 萬曆 十年(1582年), 耶稣会 又派来一位精通天文和数学的利玛窦 ,他和羅明堅兩名耶穌會神父是就是這種策略下首兩名獲准在中國長時間逗留的外國教士,于1583年首次进入中国。利玛窦成功在北京覲見皇帝,而且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聲譽和關係,開啟了日後其他傳教士進入中國之門。利玛窦可以说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开创者之一。
  • - 万历 十三年(1585年)葡萄牙 耶稣会 教士 孟三德 来华。
  • - 万历 二十七年(1599年))西班牙 耶稣会教士 庞迪我 来华。
  • - 万历 三十四年(1606年)意大利 耶稣会教士 熊三拔 来华。
  • - 万历 四十年(1612年)德意志 耶稣会 士 汤若望 到中国传教。
  • - 万历 四十一年(1613年)意大利 耶稣会 士 艾儒略 到中国 泉州 传教。
  • - 天启 四年(1624年)葡萄牙耶稣会教士 伏若望 来华。
  • - 崇祯十年(1637年)意大利 耶稣会教士 贾宜陆 来华。
  • - 崇祯十六年(1643年)匈牙利 耶稣会教士 卫匡国 来华。

[编辑] 清朝

  • 184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被炮火打开国门,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亦被列入条约,传教士以此为护身符进入内地传教,基督教也随之进入中国。大批西方传教士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扩展基督教,建立教堂,同时也办立学校、医院、孤儿院等机构,基督教开始在中国获得了很多信徒。英国和美国宗派,如英国循道会,继续派遣传教士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驱逐传教士。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新教传教士在介绍中国方面的作用超过任何人。太平天国的起源就与传教活动有关。但相当部分传教士行为不端,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传教的范围而成为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的工具,引起了中国人对基督教的不满与仇恨。例如,1900年发生了义和团运动中,许多传教士拿起武器,参与巡逻和枪杀义和团,当然,也有很多传教士与基督徒被杀。又如,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许多西方传教士也是烧杀抢掠的一员,趁火打劫,大发横财。

[编辑] 近代

由于基督教教义强调只能拜耶和华上帝,不能拜其他偶像,因此与"祭奠祖先"等很多中国传统习俗产生了很大抵触,使得基督教之前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直到后来来中國传教的剛恆毅1922年1932年)与雷鸣远神父教宗解释中国人祭祖敬孔礼并不违背教会的信仰,中国人这么地做是为了向已亡的父母和祖先表达尊敬。教宗碧岳十二世因而在1939年12月8日删除了祭祖敬孔的禁令,才解决了这一问题。(彭育申,2000)直到民国成立以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保障了宗教自由,加上當時很多革命人士以及支持革命的人也是新教徒(例如: 孫文宋教仁廖德山,以至後期的蔣中正張學良等),因而在民國初期新教的發展比清朝時好。

1919年巴黎和会对中華民國的不公,引发五四运动,之后也引发了一场从1922年到1927年间的“非基督教运动”。这场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不同的是,主要参加者是激进知识青年。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同年底蔣中正宋美齡完婚,宋家是基督教家庭,蔣中正也為此受洗為基督徒,也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正式信奉上帝的領導人,由於國家領導人信奉的關係,新教在中華民國的發展變得相對寬鬆順利許多,甚至政府還給予某種程度的支援與鼓勵發展。

抗战时期,因为战争,男性都参军去,外国传教士被抓进集中营去,为了延续教会事工,中华圣公会决定在香港按立一位女性李添嬡女士)成为牧师,然后派往澳門赴任,成为全世界第一位被按立的女性牧师。中华圣公会的决定引起当时全世界教会的反弹,因为过去女性从来没有担任过教会内任何重要职位。在普世圣公宗其他教省要求之下,该位女牧师被逼辞去牧师职位;另一方面,中华圣公会努力斡旋,陈明当时中国形势的险峻。最后,中华圣公会的决定终于得到普世圣公宗及其他教省的认同。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基督徒人数不到70万。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国教牧人员被迫离开大陆到香港、台湾或回到母国。
  • 1950年7月,中国基督教界吴耀宗等人联名发表“三自宣言”,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号召教会"自治、自养、自传"。
    • 自治,指教会内部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
    • 自养,指教会的经济事务独立于政府财政和国外宗教团体之外,但由政府拨付基本工资和费用,亦有教徒捐献;
    • 自传,指完全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传教和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负责解释教义,不准在教堂外传教。
  • 1954年7月,中国基督教第一届全国会议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提出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基督徒,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令,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
  • 1958年各种不同信仰礼仪背景的教会实行“联合礼拜”。
  •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基督教受到严重的衝擊,教堂被毁、被侵占,教徒被迫害,一切宗教活动停止。文革结束后,政府“ 拨乱反正 ”使中国教会又得到复兴和长足发展。

目前全国性的三自爱国组织有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以及中国基督教协会

现在,在中国大陆各省中,基督教信徒在人口中比重较高的是安徽、浙江、福建、河南、上海以及江苏。基督教在中国大陆大约有1600万信徒在向政府登记的宗教场所中聚会,在没有登记的宗教场所中聚会的中国基督徒数目不详,自称多于前者,即在1.2亿-1.4亿之间(这些教会自称为"家庭教会",西方也称之为"地下教会")。虽然中国大陆官方实行无神论宣传教育,但是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制定《宗教事务条例》[1],规定宗教活动只能在政府登记的宗教场所进行,否则为非法。另外,有一些条款,例如"禁止在登记场所以外的场所传教"、"外籍人士除非受邀请不准传教"、"跨省宗教活动需经审批"等等,与宪法上"宗教自由"的条款存在争议。随着中国的开放与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的状况受到其它国家教徒的广泛关注。

[编辑] 各地基督教

[编辑]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因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殖民地背景,当地的基督教发展要比中国大陆广泛深入的多。不管是基督教普及程度还是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都远远高于中国大陆,甚至教徒比较集中的省份。因为特别行政区的立法和司法机构跟中国大陆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保障宗教自由方面按照原殖民地时期的模式。因此在特别行政区可以看到神职人员的传道活动。各种教派在这些地方也可以有自己的机构和信徒。

[编辑] 四川

最早进入四川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会杨格非(Griffith John)和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他们于同治七年(1868年)经湖北进入四川,遍游全省,对各地进行考察。从此到1949年12月为止,先后入川的传教士共计1808人。其中来自英、美、加三国的传教士,占全体传教士的93%。传教士人数在全国排位第四。

[编辑] 北京

主条目:基督教在北京

基督教新教传入北京,始于1861年伦敦会的医疗传教士雒魏林(William Lockart)。数年之内,英国圣公会美北长老会公理会美以美会等英美差会均在北京得以立足[2]。北京的基督教在1900年的庚子事变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在20世纪初经历了较大的发展,成为英美教堂和传教士集中的城市之一,兴办了燕京大学等众多的教育、医疗设施;同时,北京也成为新兴的华人自立教会(例如真耶稣教会史家胡同基督徒会堂)的重要基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由於中國共產黨政府所提倡的三自運動以及對無神論的廣為宣傳,使得基督教在北京的發展幾經波折。現在基督教在北京有逐漸恢復發展,基督教徒也逐漸成長,并且在家庭教会中聚会的基督徒人数明显超过在登记教堂聚会的信徒人数[3]

[编辑] 上海

主条目:上海基督教
位于闹市区的西藏中路沐恩堂(原名慕尔堂

上海的基督新教于1843年,即上海开埠的同一年,由英国伦敦会的传教士麦都思传入。此后,来自英美各教派的差会陆续进入上海,其中规模较大的包括美南监理会美国圣公会美南浸信会美北长老会,均在19世纪传入。它们兴建众多的教育、医疗以及慈善机构,例如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许多全国性基督教团体机构,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都将总部设在上海。在华最大的差会中国内地会虽然在上海并无重要的传教事业,也将总部设在上海。20世纪上半叶,上海又出现不少华人创立的独立团体,影响较大的包括地方教会(基督徒聚会处)、伯特利教会以及灵粮堂。目前上海有可统计信徒18万多人(2002年),开放的基督教堂点164处,其中市区大多为建成多年的老教堂,被列为各级保护文物。上海圣三一堂为中国基督教两会驻地。

[编辑] 安徽

安徽省的基督新教由中国内地会于1869年首先传入,此后陆续有其余8个西方传教差会来到安徽省,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并且以南京为基地发展到安徽。在1920年代以前,安徽省属于基督教势力比较薄弱的省份。1920年代和1930 年代,基督教在安徽取得较大发展,1949年,安徽省基督教信徒42625人,其中中国内地会和长老会的信徒超过1万人,均主要分布在北部淮河流域[4]。虽然在1950年代教堂从600多处下降到60多处,文革期间又全部关闭,但是自文革后期,安徽的地下基督教活动大规模兴起,基督教信徒迅速增加,现在该省的基督徒人数大约有200万,仍以北部为主。

安徽省的罗马天主教设有3个教区:天主教蚌埠教区天主教芜湖教区天主教安庆教区,以及1个宗座监牧区:天主教屯溪监牧区。安徽省的天主教在1949年以前大约有5万多人,目前人数几乎没有发展,人数仍然保持在6万人的规模,而其中还包括了1950年代自江苏省划入的砀山县和萧县这2个天主教徒众多的县份。主要安徽省的天主教大部分分布在北部的蚌埠教区。天主教爱国会将3个教区合并为安徽教区,未得到梵蒂冈方面的承认。

芜湖、砀山、安庆等地的天主教堂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 浙江

基督新教于1843年美北浸礼会传教士玛高温首先传入浙江的宁波宁波是五口通商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为受到英美差会重视的早期传教基地,此后陆续有美北长老会英国圣公会循道会基督徒会神召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传入,并从宁波传入浙江各地。在中国最大的传教差会中国内地会,由曾在宁波传教的戴德生创立,1866年该会第一批传教士来华,即将第一个传教站选择在浙江省会杭州。不过,浙江南部的温州地区成为内地会循道公会以及地方教会在中国传教最成功的地区之一[5]。到1949年以前,仅温州地区已经有7万多基督教信徒,占全中国的1/10。在文革以后,宁波百年堂是中国第一所恢复开放的基督教堂。今天,浙江省的基督教徒约有160万,温州地区占其中半数,常被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杭州市基督徒以萧山区最为集中,而宁波地区基督徒以慈溪市较为集中。2005年杭州市复建了由内地会创建的崇一堂,为目前中国最大教堂。

[编辑] 福建

福州花巷堂(原卫理公会尚友堂)

福建省的基督新教于1842年传入厦门,数年后建成中国大陆第一座供华人做礼拜的基督教堂新街堂,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现仍在使用,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6]。此后,归正会伦敦会英国长老会进入厦门,而美国公理会差会美以美会差会英国圣公会先后传入福州[7],并分别从厦门传入福建南部,并从福州传入福建其他大部分地区,成为福建省的几大主流教派。20世纪初闽南的三大教派以及闽北的公理会均加入中华基督教会。20世纪上半叶,福建省形成另外3大教派: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自美国传入;中国第一个地方教会基督徒聚会处)于1922年倪柝声王载创立于福州;中国人创立的真耶稣教会1923年张巴拿巴传入福州。以上各大教派在福建省均有共有为数众多的信徒,其中传教最为成功者为美以美会(1939年更名卫理公会),总部设于福州仓山天安堂。1949年福建省基督新教信徒超过10万。

目前福建省基督教信徒人数为68万,其中福州市超过20万人,而其中福清市约有10万人。

有不少著名的中国教会领袖来自于福建省,例如宋尚节倪柝声王载

福建省的罗马天主教自明代传入。主要的传教修会为西班牙多明我会

[编辑] 江苏

在太平天国时期,曾有若干传教士前来访问,但是基督教新教在江苏省的永久性传教事业开始于1867年(不含上海市)内地会传教士童跟福(G.Duncan)进入南京(后来转交给新来的其他差会),次年戴德生亲赴扬州,而引发扬州教案[8]1868年美南监理会差会得以正式在苏州立足。此后,基督教新教约有30个教派陆续传入江苏省,其中传教规模最大的包括美南长老会美南监理会,前者是在江苏北部的主要传教差会,曾经在清江浦(淮安)开设仁慈医院;后者的传教在太湖流域,在苏州曾开办有东吴大学博习医院等著名机构。

目前江苏省的基督新教教徒约为160万人,大部分集中分布于北部(宿迁、淮安、盐城、徐州、连云港5市)以及南京市。1958年以后,江苏多数教派举行联合礼拜,但亦有不少属于真耶稣教会地方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背景的信徒单独聚会[9]。在一些城市里,仍沿用过去传教士所建的老教堂,如南京的圣保罗堂莫愁路堂(原中华基督教会汉中堂),苏州宫巷堂乐群社会堂)、苏州圣约翰堂和使徒堂(思杜堂),但是亦新建了一批大型教堂,如苏州狮山堂

南京是在1949年以前西方传教士超过100人的少数中国城市之一,也是今天中国基督教的全国性中心之一。历史上美北长老会基督会来复会以及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均以南京为基地,再传入安徽省。差会在此开设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神学院,后者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神学院。爱德印刷公司和基督教社会服务机构爱德基金会也都设在南京。

[编辑] 河南

[编辑] 山东

青岛江苏路基督教堂

基督新教1860年底由美南浸信会首先传入该省的烟台。次年,美北长老会传教士在登州(蓬莱)建立总堂。英国浸礼会亦传入山东,后来以青州为主要基地。以上为在该省传教较早而又最为成功的三个差会。1919年,山东的受餐新教徒人数居各省第二位,大部分集中于中部及东部一带乡镇中,人数最多的县份为平度县(6801人),但是504名西方传教士则大多居住在城市中(济南和烟台超过80人)[10]。目前山东省的基督新教教徒约为90万人。

[编辑] 广东

主条目:广州基督教

广东基督教新教最早传入的中国省份。1807年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秘密进入广州,作为东印度公司职员在广州居留,从事圣经翻译工作。此后,有20多个教派陆续进入广东,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美南浸信会美北长老会巴色会德国信义会、英国长老会以及美北浸礼会。1919年时,广东的受餐教徒居各省第一位,为61262人[11]。1949年广东有9万基督新教信徒,仍属于基督新徒较多的省份;目前可统计基督新教信徒30万人,属于增长较缓慢的的地区。广东的基督徒以东部的客家人较多,主要渊源于瑞士巴色会的传教活动。此外信徒中外来移民占有相当的比例。

广州市内主要沿用老教堂,大多为过去传教士所建,如东山浸信会堂逢源堂芳村堂救主堂光孝堂锡安堂系当年华侨回国创办的教堂,沙面会堂系英国侨民教堂。深圳新建了大型教堂。

[编辑] 参考文献

  1. ^ (P1881 聖經啟導本 海天書樓出版2003)
  2. ^ 佟洵:基督教新教在北京的传播及其演进历程,北京联台大学学报第l4卷第1期总39期,2000年3月
  3. ^ 左鹏:《北京市基督教现状调查》
  4. ^ (中文)民族宗教志. 
  5. ^ 蔡錦圖:《內地會的建立與成長(1865-1900)》,友友文化事業
  6. ^ 新街礼拜堂.厦门市文化局.
  7. ^ 仓山区志
  8. ^ 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中华归主修订版)36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 ^ 南京市宗教界基本情况
  10. ^ 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中华归主修订版)36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1. ^ 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中华归主修订版)36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编辑] 注释

  • 彭育申,(2000年),中華殉道人,《聖城通訊》2000年11月第155期,美國加州聖荷西:聖荷西華人天主教會。

[编辑] 参考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