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自中國商朝算起約有3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4000年,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4700年。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指從有文字發明時起算,在那之前則稱為「史前時代」;歷史中傳説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商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封建社會制度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推翻帝制成立中華民國,三四十年後民國政府因內戰失敗而退守台灣。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由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民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民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商壟斷。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路的開通,促進了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宋代時出現了紙幣;元代時因為全面開通了商旅的關卡而導致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自中華民國成立起試圖建立民主國家,實行自由經濟,直到1990年代台灣落實民主制度,1950年代以後30多年迅速實現了向工業化社會的轉型;而中國大陸則在1949年後實行中國共產黨完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統治,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產業工人(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隨著中國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中華民國作為創始會員國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演變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目錄[隱藏] |
其他特定主題 中國史
'† 중.몽.러歷史HISTORY > 중국역사'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Ancient Chinese and Korean rocket technology demonstrated (0) | 2010.05.15 |
---|---|
其他特定主題中國史 (0) | 2010.05.03 |
Hero: The Qin Army 260 B.C. (0) | 2009.11.25 |
중국 지리학과 고고학 제1강의/ Chinese History (0) | 2009.07.07 |
중국역사 강의/ Chinese History(지리학과 고고학/교수소개) (0) | 2009.07.07 |